近日,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中医农业首倡科学家章力建博士和昆明陆军学院原院长黄昌杰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藏东有机肥生产有限责任公司卓玛达杰(董事长、藏族)就复转军人在创建《"中医农业(青稞)十文旅康养"产业(集群)融合助力藏区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并达成高度共识。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我国西北、西南各省常栽培。适宜生长在高原清凉气候。耐寒性强,生长期短,高产早熟,适应性广。
青稞是中国藏区居民主要食粮、燃料和牲畜饲料,而且也是啤酒、医药和保健品生产的原料。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它是高原人民赖以生存粮食来源,青稞富含膳食纤维是小麦的15倍,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最大程度的延缓消化的速度,使人能产生极强的饱腹感。青稞是世界上含有β葡聚糖最高的谷物,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的多糖物质。青稞也具有延年益寿的保健作用。专家表示:“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农耕文化和中医文化的融合传承和创新发展,博大精深、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必将形成中国自己的世界级品牌。
“中医农业”在生产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用中草药生产“两药”(农药和兽药),保护动植物生长;2、用中草药加上天然营养元素的组合搭配生产“两料”(肥料和饲料),促进动植物生长;3、利用具有功能性的动植物(如中草药活体)与其他生物群落之间的相生相克机理(双向化感作用),调理动植物生长。
“中医农业”产品普遍表现为优质高产、生态安全、色香味全、功能性强、保鲜期长、抗逆性好并且生产成本有所降低等效果。“中医农业”可以生产有利于占人口总数约70%的亚健康人群提高免疫力的“食药同源”或“功能性农产品”,在食药同源食品、保健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开发和应用方面将产生重要的应用价值。
专家强调:当前,中医农业产业发展效益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中医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医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专家表示:“中医农业”创新了农业科研和生产方式,给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体系和农业生产方式创新提供了新的、巨大的研发空间,“中医农业”开创了探索人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领域,将为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为″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