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洮砚写尽天下文章’,摆在这里的展品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洮砚,它的产地就是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洮砚镇。”6月11日,在甘肃省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展销主会场系列活动上,甘南藏族自治州展馆里人头攒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砚制作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卢保胜正给游客介绍卓尼洮砚文化。
甘肃的洮砚与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山西的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石色碧绿、石质温润、发墨快而不损毫。洮砚的材质为洮河绿石,主要产自甘肃省卓尼县洮砚镇喇嘛崖、水泉湾及洮河沿岸一带,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历代文人、学者、书画家对洮砚赋铭咏诗,赞叹不已。北宋著名鉴赏家赵希鹄的《洞天青禄集》云:“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砚,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卢保胜自幼受到洮砚文化的熏陶,十几岁时便跟着家人学习选料、拓坯、雕刻、打磨、抛光等制砚技艺,如今已经制砚30多年。“制作一方好的砚台,石料的选用颇为讲究。这一刀一镂,一笔一画,汇聚着山川之精华,凝结着工匠之巧思,述说着甘南卓尼的千年古韵。”身为一名惜石又爱石的制砚艺人,卢保胜从选料到制作,每一道工序都用心琢磨,每拿到一块毛料,他不急于下刀,而是先仔细观察它的形状、色泽、纹路,真正将天然美石与制砚技艺巧妙融合,制作出独特且不可复制的洮砚作品。
卢保胜(左)给游客介绍甘南洮砚。
“外观设计独特,我觉得我老公会喜欢,准备入手一件。”来自西峰区的李女士说。她丈夫喜爱书法,看到工艺新颖、色泽罕见的洮砚,李女士便精挑细选起来。
近年来,卢保胜在传统制砚技艺中积极融入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开发出丰富的洮砚产品,让洮砚这门老手艺在传承与保护中焕发新生机。这次参展,卢保胜一共带来了多件精品洮砚,展出的作品有钟馗伏魔砚、明月寄思砚、红军砚、节节高砚、学生砚等,其作品巧雕妙琢,刀法精细,纹样灵动,规格由小到大,价值百元至万元不等。“我将洮砚带到这里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洮砚历史文化和制作技艺,带动洮砚产业发展,也想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甘南卓尼。”
“洮砚造型很优美、质感好,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也是我们甘肃的非遗产品,我觉得必须让更多的人知道它。”游客邓先生一边欣赏一边说。
(作者:刘英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