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风骤雨的日日夜夜,他是勇敢的“逆行者”与洪水抗争;在家家户户共享团聚的喜悦之时,他无怨无悔地在水文测站坚守;从年开始,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大峪河畔默默付出......期间许多许多的感动和坚持,我们不曾想到,但他却做到了,他就是29年如一日坚守在甘肃多坝水文站的老党员老站长常福昌,他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都奉献给了水文事业,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了对水文工作的热爱,也信守了对父亲的承诺......
18岁,他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
这个个头瘦高、皮肤黝黑的中年藏族汉子,脸上总带着憨厚的笑容,因为常年一个人驻守测站,说话时略带着些紧张和拘束。他所在的多坝水文站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木耳镇多坝村,是洮河一级支流大峪沟控制站,区域代表站、报汛站,承担着大峪沟水位、流量、冰情、降水量、蒸发量等监测任务和南门河新堡河段洪水调查任务;管理有腰坡、因家2个雨量站和刀告、木耳2个水位站;承担着向省防汛部门及当地政府部门的水情拍报任务。
当询问起他是怎么步入水文行业时,他说:“我阿爸常忠廉就是在多坝站退休的,五六岁的时候我就被阿爸带到站上生活,阿妈则带着患病的阿哥在老家种地,别人下雨的时候都是躲在家里,阿爸下雨的时候就往断面跑,看水位、测流量、报水情......”九十年代,多坝站只有几间破旧的土坯房,离县城10公里,取暖做饭用的是煤炉子,生活用水就是将挑来的河水澄清后使用。他的父亲是个对工作要求极高的人,先后多次受到单位表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中长大,18岁那年,在父亲的要求下,他接起了父亲的水文接力棒。他依然记得父亲快退休时给他说的话:“既然干了水文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你阿爸我这一辈子都在站上,哪儿也没去过,这马上退休了,我要做一套新新的呢子衣服去省城兰州看看!”就这样,他接了父亲的班,成了一名水文职工。这一干,就是整整29年。
谈起刚工作的情形,他略带羞涩地说:“刚工作那会,我的朋友们当时拉木头、挖草药,一天能挣上百块钱,他们都劝我一起干,在这么个荒凉的地方一个月挣个几十块钱能干撒?”当时的他也动摇过犹豫过,微薄的收入,和媳妇两地分居,站上的环境又特别差,而且站上平时就他一个人,在这种常人难以坚持和理解的环境下继续下去有意义吗?进退两难的时候,他想起阿爸的话“干我们这个就是要能吃苦,一旦干上再不要想其他,你就想着怎么把工作做好,怎么把这条河守好,把河守好了乡亲们就安稳了”。父亲的叮嘱和自己执着的信念,他放弃了许多好机会坚持了下来。“后面我也再不想了,就是认真工作,这么一年年的也就过来了”他挠挠头憨笑着“我也没干什么,都是自己工作份内的事”。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儿时就在水文站受到父亲熏陶的他,在参加工作后马上进入角色,埋头苦干,苦练技术。凭着这些年的不断钻研,他成长为既掌握传统水文工作经验,又能充分适应新勘测技术的业务能手。在他驻守多坝的第8个年头,考虑到他有个患病的哥哥以及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单位打算将他调动到离家近一点的站,但他都拒绝了:“把我调走,别人也得来,这边又是藏区,其他人来语言不通饮食估计也不适应,再加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都不容易,这儿的工作生活我早已习惯,我能坚持。”就这样,他又坚毅地留在了这里。
测量高程
涉水测流
28岁,他扛起多坝站的发展大旗
年,在他工作整10年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多坝站站长,扛起了多坝站发展的责任大旗,挑起了更重的担子。
多坝,高海拔紫外线强,冬季室外最低温度近零下30摄氏度,属高寒阴湿气候,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他对工作热爱而执着。冬季水尺周围会结着一层厚厚的冰,每天看水位前先要破冰,一个来回下来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每年4月到10月是汛期,需要24小时在岗,既当站长又是站员的他,每天2时、8时、14时、20时的水文观测作业是雷打不动的,他按规定流程做着重复的工作,没有节假日也没有双休日,遇到暴雨洪水,还要加密观测频次,测验、分析计算、水情拍报、资料整编的任务会更加繁重。多少次,他顶着电闪雷鸣和倾盆大雨在河边进行流量测验,还要及时报出雨水情信息。刚开始没经验,为了完整测得洪水全过程,雨水和汗水浸透的衣服都来不及换,导致落下了风湿病。他笑着说:“后来有经验了,我就提前准备2-3件干净衣服在桌子上,一件湿了我就在测量完的空隙赶紧把干净的衣服换上,湿衣服搭在炉子边一会也就干了”。当问到最大的一场洪水他多久没休息和一个人怎么测验的时候,他笑着说:“秒表和信号铃在脖子上挂着,衣服里装的记载纸和铅笔,手上拿的测深杆,也是忙忙的。最长的一次洪水过程历时1天1夜,因为只有我一个人,不要说吃饭了,水都忘记喝了,等到洪水过去记起来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的时候,才发现嘴巴喉咙干的发不出声音了”。大洪水过后,在齐腰的水里,他赶紧清理缠绕在水尺上的垃圾,提上八磅锤重新打桩、钉水尺,保证正常水文测验进行。
测量蒸发
检查维修雨量计
29年的坚守,让他非常熟悉大峪沟的“脾气”,“下雨的时候,河里如果起一层水蒸气,2-3小时内绝对有一场大暴雨”。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他说:“发生暴雨洪水的时候要根据水位涨落随时加测,测、算、校、报都要细之又细,不能有丝毫差错。”很早以前,测流都是吊箱,遇到洪水时,需将公斤的铅鱼吊挂在钢丝绳上,底下悬垂流速仪进行测流。“我要向上固定测流起点距,还得记录数据,还要把铅鱼随时调整固定,又得时刻防止暴雨洪水冲下来的大木头和大石头碰到铅鱼,有一次雨水太大,洪水冲下来的大木头砸到铅鱼,差点把吊箱弄翻,真的很危险,差一点就被洪水冲走。”
在他的努力汇报争取下,多坝站进行了站房、缆道房新建、测验设施设备改造等,降蒸观测场面貌一新,配备了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架设了水文缆道测流系统,安装了雷达水位计、融雪式雨量计;水文测验设施设备不断更新,测报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站上也配备了电视、灶具、洗衣机等,彻底改变了落后陈旧的测站状况。如今,常福昌在工作之余,把测站打理的井井有条,院内种上了各类花草蔬菜,与当地的宜人风景相匹配,四处散发着绿色的气息。他不需要每天到河边看水位,通过显示器就能了解实时信息。但汛期和下雨的时候,他还是第一时间赶到断面,“这是我的职业病,只有到河边亲眼看到,我才感到踏实,我的工作永远在路上”,他坚定地说。多年来,多坝水文站为地方政府抗旱防汛决策、救灾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河湖长制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技术支撑,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9年来,他默默守着身边的这条河;29年来,他只专心做着水文一件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先后4次获得临洮水文站表彰的“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展现了当代水文职工的精神风采,不愧为扎根水文工作一线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优秀标兵。
参加应急演练测算数据
32岁,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从此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到认真细致、尽职尽责,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的学历不高,所以我更要好好学习”,他勤奋好学,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各项学习任务一项也没有落下,站上的学习、工作等各项制度台账完善完备,归档整齐有序。他还是个热心肠,当遇到谁家有困难,他不管分内分外,都尽己所能地热心帮助,自觉履行共产党员义务,是一名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职工,在他的努力下,多坝站各项工作任务年年圆满完成。
长年在测站一线工作,需要克服孤独寂寞,更需要挺得住艰难和苦累的毅力。平常没有机会与人交流,只能和雪域高原、青山绿水诉说衷肠。“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害怕不孤独吗?”当被问起时。常福昌笑着说,“都习惯了,水文站都是依河而建,偏僻边远,回家难,阿爸和其他老前辈就这么过来的,我心里已经对节假日和放假模糊了,除了是水文职工我还是一名党员,阿爸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这没有什么的。”
29年,00个日日夜夜的漫长坚守,奔流不息的河水从未离开过他的视线,远离父母妻儿,远离现代生活,只为守护这一条河流和人民安全。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壮举,只有一分耕耘、一分坚守。坚守源于热爱、源于信仰。这是一份情怀,一份水文人特有的情怀;这是一念执着,一种实干者独有的执着;这是一种誓言,一种铿锵有力为民服务的誓言,他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力量,无愧于“优秀党员”的称号。
29年,好党员的他不是称职的家庭成员
普通人很难理解家里上有年迈生病的父母,中有患有小儿麻痹的哥哥,下有上学的儿子女儿,夫妻长期分居,一个月只能维持生计的工资,是什么让他坚持到现在......“我不是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我对不住我阿爸阿妈,更对不住我媳妇和娃娃们,以后退休了,我想尽可能多的承担起家庭责任,多陪陪他们”,这个已过不惑之年,性格内敛但刚强的康巴汉子谈起自己的家庭时不觉的低下了头,眼角泛起一丝泪花。虽然他和妻子多年来两地分居,聚少离多,但妻子没有一句怨言,全力以赴支持他的工作,在家务农的同时还要照顾公婆和生病的大哥,还要养育一双儿女,正是由于妻子的辛苦付出,让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安心坚守了这么多年。妻子生二宝的时候,正是汛期,那年又是个丰水年,暴雨不断,他因无暇顾及妻子导致胎儿早产,坚韧的妻子没有通知他,默默承受着痛苦在家生下了老二。等到他知道的时候已经是几天后的事情,每每想起来,他就愧疚不已,但妻子总是说“你也是忙工作,告诉你也是干着急,帮不了什么忙,都过去了”。
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但凡只要他回家,就将所有时间都用在照顾父母、哥哥和管教孩子上面,最大限度的弥补自己对家庭、对父母、对妻子和儿女的亏欠。他第一个回家看望的便是将一生献给水文事业、并带他走上水文时刻教导他做人做事的父亲,看着年迈的父母、患病的哥哥还有一双儿女和操劳的妻子,他的心总是一阵阵刺痛。几年前,70多岁的老父亲突发心梗,此后老人卧床不起,为了不耽误儿子工作,这位身体消瘦,满脸沧桑的老水文人却说:“你不用管我,站上的工作要紧。”媳妇也说:“你放心,再难家里有我,你就好好工作”。他还想坚持留下来陪伴父亲,但是硬被赶回去了。
“守好这个站,站好每班岗”是他的铮铮誓言,常福昌同志以坚强的意志、过硬的素质、扎实的作风和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的可贵精神,忍受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寂,对他而言,每一天都一样,没有白天与黑夜,没有节日的概念,雨水情就是命令,抢测洪峰就是自己的使命,一个个精确的数据,代表着他无数个日夜孜孜不倦的求索;一张张工整的记录单,书写着他甘于奉献,寄情水文的执着和梦想;一份份荣誉,记录着他挥洒青春、追梦前行的工作热情和力量......他用无怨无悔的信念,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防汛抗洪的第一线上。
银燕张金芳熊雅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