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庄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藏语是指圆圈舞。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锅庄舞主要分布在其下七县一市的74.23万人中间,游牧区更为盛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面积占甘肃省面积的十分之一。因为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多样、地理复杂,有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和林区,这使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锅庄舞在不同市、县呈现出不同特点,细分也有不同名称,如舟曲县、迭部县的“多地舞”“罗罗舞”“尕巴舞”,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卓尼县的“格尔”“卓”“羌姆”等。
这些各具特色的“锅庄”舞,即带有传统藏族舞蹈“颤”“开”“顺”“左”“绕”的五大要素,也将鲜明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地方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舞蹈队形顺时针行进,动作多以撩、甩、晃为主,肢体松胯、弓腰、曲背,合着节奏起伏颤动。高寒地区的人们舞蹈时身着大袍长靴,舞姿沉稳、踏地猛烈、阳刚大气;低海拔地区的人们则服饰轻盈亮丽,舞姿舒缓柔美、安详恬适,这在舟曲县的锅庄舞中表现的格外明显。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锅庄舞早期带有祭祀性质,是无伴奏的集体舞,舞步分“郭卓”和“枯舞”两大类,“郭卓”就是走舞,“枯舞”就是转舞,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可以边舞边唱,多为对唱。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锅庄舞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的丰富多样,有展示劳动的、有颂扬英雄的、有表现风俗习惯的……每逢藏历年、吉庆大典或朋友聚会,甘南人都会跳“锅庄”舞,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成千上万,各民族的男女老幼都可参与,藏族人更是身着盛装、佩饰家传珍宝,踏地为节、挥袖旋转,其热烈情绪会感染在场的每一个观众。
甘南藏族自治州“锅庄”舞是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者的服饰、动作、唱词都有艺术价值,“锅庄”舞使人与环境融为一体,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十分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
年,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被评为“中国锅庄之乡”。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举办“万人”锅庄舞,盛况空前。现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锅庄舞基层传承人整齐有序,传承团体州、市、县共有19个,任何一个广场、街道、乡村、牧场都能够看到群众在跳锅庄舞,州上的蒙古族、回族、撒拉族、土族、汉族等24个民族的爱好者参与其中,使锅庄舞超越了单纯娱乐,成为民族大团结的大舞台。
近年来,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馆工作人员深入民间挖掘、搜集“锅庄”舞的各种资料,邀请民间艺人为地方锅庄舞传承基地和表演团体进行讲解、培训,在州域以外的重大活动场所推广,使甘南锅庄舞已经成为走向全国的一种健身舞蹈。当前,全州所中、小学,部分学校把锅庄舞列为课间操,这对甘南藏族自治州锅庄舞历史和现实双重价值的发掘、研究都起到了助推作用。
非遗传承人展播
临泽刻葫芦之贾永飞
贾永飞,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自幼酷爱美术,年毕业于张掖体校。在工作之余,把闲暇时间用来研究葫芦雕刻,经过多年的奋发努力,他终于在葫芦雕刻方面取得骄人的成就,并且在剪纸、烙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临泽刻葫芦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