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洮河清水来一个通渭人眼中的引洮工

我的老家就在陇中通渭县,从我记事起,老家人民同干旱贫瘠抗争,同贫穷落后抗争。

我的亲人们在那片焦渴的土地上,辛苦劳作,只为喝上水,吃饱饭。

长大后,我到西峰上学,第一次发现水是那样甘甜,才知我的家乡人民世世代代喝着苦咸的水。

年5月,引洮工程正式引到通渭县碧玉镇上店子,接到老家的家家户户,父辈们终于喝上了甘甜的洮河水,告别了苦咸的井水和窖水。

它的建成,与都江堰,红旗渠一样是我国水利史上的奇迹,苦瘠甲天下的陇中必将富裕繁荣。

九巅峡库区

曾经,

家乡人都喝罐罐茶,只为用茶叶遮去咸苦味。

家乡人都吃酸菜饭,只为用酸菜中和咸苦味。

家乡人的牙齿很黄,那是水中含氟过高。

家乡人从不洗澡,那是为了省下每一滴水。

家乡人最盼望的是下雨,天上的云还在慢悠悠地走,家中有人的赶紧用脸盆、桶接到屋檐下。有场有窖的,用塑料纸铺到场中。

下雨天,那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

女人们在雨天洗衣服洗头,男人们在雨天存水洗脚,娃娃们光着脚打水仗。

不同季节中的引洮枢纽大坝

引洮河清水,解陇中焦渴。

甘肃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了引洮河水到中部地区的设想,年开工建设,年6月停建。

父亲属马,年出生,年的时候,父亲16岁,正是怀揣梦想,热血沸腾的时候,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去引洮工程劳动,誓把那清冽冽的洮河水引到贫穷的通渭县碧玉上店子。

父亲最愤青,16岁的年华,在爷爷奶奶的叮咛声中,离开家乡离开弟弟妹妹,去了引洮工程。

今年父亲已经快八十岁了,身体硬朗,还种着十多亩庄稼,喝着洮河水,对过去的岁月很少提起。

父亲认为,他此生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去引洮工程。

感谢引洮工程,他让父亲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年的引洮工程是一个半途而废的工程。

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是中华民族史上灾难的一页。在国家的沉重面前,通渭人民面对干旱,面对饥饿,一个个家庭奋力承受,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相互帮助扶持,顽强拼搏。

这是一个时代的故事,是关于灾难和梦想的故事,自强和奋斗的故事。

对于通渭县碧玉镇人民来说,是救命工程,还健在的男性老人,基本上都参加了引洮工程。引洮工程把家乡最优秀最健康最年轻的力量都保存下来,在灾难过后,他们发扬引洮工程精神,恢复生产,自强自立,摆脱贫穷落后。

位于九甸峡的藏巴哇镇柳林村风景秀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是贫困村。

我的老家通渭县碧玉镇碧玉村紧临高铁、国道,交通便利,但是由于生态环境脆弱等诸多原因,也是贫困村。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在驻村帮扶队员的努力下,它们都必将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繁荣。

驻村帮扶队员正在开展工作

作为引洮工程的下游受益群众,谨向为洮河中上游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甘南州各族职工群众致敬。

向在带领和帮助引洮库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过程中付出心血和汗水的驻村工作队员及乡镇干部致敬。

(作者:郭全淑,系平凉市泾川县自然资源局干部李宏强,系甘南州卓尼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干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15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