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丨桥

本文转自:甘南日报

十年,是一场短暂的春华秋实,十年,也是一段漫长的破茧成蝶。卓尼的蜕变,深刻地反映在一座座地标性建筑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镜头去看看那些印刻着在“桥”上的“卓尼”步伐。

卓尼大桥

20世纪70年代初期修建的卓尼洮河大桥,于年7月被拆除,完成了它长达47年的使命。年,卓尼县投资.75万元,在原洮河大桥上修建了全长.09米、双向四车道通行、内侧车道宽3.5米、外侧车道宽3.75米、两侧各设1.5米非机动车道和3.5米人行道、桥梁断面全宽24.5米、桥梁总面积约平方米。

一桥飞架南北,洮河变通途。洮河大桥是县城的脊梁骨,它的建成不仅大大改善了卓尼县城内的交通状况和路网结构,使交通流向更加合理,而且把洮河两岸连为一片,也架起了卓尼通向现代文明的天桥。

城市在不断发展,新旧更替,卓尼洮河大桥,一肩承载着洮砚之乡藏王故里的深厚文化,一肩挑着现代都市的时尚风流。

过街天桥

年卓尼县委、县政府聚焦完善城区路网结构,破解交通瓶颈制约,为有效缓解临噶吉街十字附近上下班、上下学人员高峰交通拥堵现象,保障行人出行安全,县政府耗资万元,修建了噶吉街十字人行过街天桥,这也成为甘南州内首座过街天桥。它的建成为卓尼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也凝聚了卓尼的精髓和灵魂。它从无到有的过程不仅仅见证着卓尼的飞速发展,也承载着卓尼十万儿女的深刻记忆。

天桥建成之前,行人过十字还是穿越斑马线,人车不分,车不等人,人不让车,一个人闯红灯,一群人跟着闯红灯,人群如过江之鲫,大摇大摆从已启动的车流间穿过,司机揪心,行人提心。

现如今的噶吉街十字,桥上脚步匆匆的人潮,桥下车水马龙。每当美丽而静溢的夜晚降临时,霎时间,车声、人声、街道旁路灯和天桥上的霓虹灯一齐点燃了卓尼这个城市热情的圣火,打破了夜空的宁静,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好的绚丽画卷。

藏王廊桥

作为卓尼县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投资2个多亿,是甘肃省唯一一座跨河廊桥,也是全国唯一一座藏式风格廊桥,是卓尼首次引入“双首层建筑格局概念”的文旅产物,即将成为卓尼首个“吃喝玩乐游购”一体化的高档商业综合体。

历时三年、披荆斩棘,设计,评估,建造,检测,每一步都异常艰难,什么样的桥体可以承载三层建筑,什么样的建筑结构能保证既稳固又好看,这背后承载着卓尼领导干部和建筑工人的无尽的热血和汗水,热忱和期望。

目前外部建筑已经完工,两侧人行道开始通行,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内部装修。用不了多久,藏王廊桥将会成为卓尼新的网红地标,成为提升卓尼县城整体形象、完善商业配套功能、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引擎。

健身步道

一个全面脱贫摘帽、建成小康的卓尼,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被重视。为了保障群众体育健身权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促进群众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卓尼县委县政府经过前期的实地调研、考察、综合谋划,最终决定在县城北滨河路建设这条集绿色、生态、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群众健身步道,为全县群众提供舒适便捷的户外休闲健身空间。

花岗岩路缘石上,卓尼特色景点、民俗风情浮雕栩栩如生,禅定寺、三角石、九天石门、卓玛拉措、三格毛、百年藏寨,每一帧都精雕细琢,丰富着健身步道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元素。此心安处是吾乡,于细微处打磨,创建全域有风情的旅游家园,让卓尼更美,让百里洮河风情线旅游长廊更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63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