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要多久能治好 http://m.39.net/disease/a_5762961.html「本文来源:甘肃发布」刘梅金是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第八届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甘南州扶贫开发专家组成员,甘南州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甘南州领军人才,政协甘南州第十三届、十四届委员会常委,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甘南综合试验站站长。先后被评为甘肃省基础研究工作先进个人,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先进个人。甘南农科所综合试验地田间记载刘梅金在30多年的科研推广工作中,立足于甘南州农业生产实际,围绕“以科技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中心思想,致力于青稞新品种选育及科技推广工作,针对甘南州青稞种植品种单一、单产低而不稳、自给水平低等问题,刘梅金同志和她的团队不断探索、研究,积极开展青稞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推广。一个青稞新品种的选育成功往往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一首《锄禾》道出了农民的辛苦,同样,也说出了育种工作者的艰辛。她和她的团队在农忙季节常常是没有节假日,早出晚归,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致力于品种的选育工作。先后选育出9个甘青系列的青稞品种在生产中相继大面积示范推广,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和农牧民群众的高度肯定和认同。特别是选育出的青稞品种甘青4号、黄青1号现已成为甘南州青稞主栽品种,甘青6号、甘青7号、甘青8号、甘青9号正在逐步推广中,主持完成的“甘南州优势农作物甘青系列青稞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项目~年累计示范推广甘青8号、甘青9号6.09万亩,新增优质青稞.19万公斤,新增青稞秸秆.83万公斤,总增经济效益.66万元,新增纯收益.57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合作市勒秀镇技术服务刘梅金始终以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团结同事,时时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对待业务工作,她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始终是别人还没做到,自己带头去做;别人还没进地,自己先到田间地头;别人已经回家,自己还在那里观察、记载、统计、汇总……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主持实施和参加完成的各类项目先后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甘南州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她善于思索,勤于笔耕,先后在省部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同时参加编写了《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指南》《中国大麦品种志》两本专著。起草制订了7项甘肃省地方标准,为甘南州青稞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同大多数育种工作者一样,刘梅金的身上有一种质朴的气质,这是经年累月在田间地头风吹日晒塑造出来的,她在日常工作中耐得住平淡、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不仅自己刻苦钻研,认真学习,还不忘“传、帮、带”,为了让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尽快熟悉工作,她总是耐心讲解、反复示范,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总结出来的工作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卓尼县喀尔钦镇科技培训由于甘南州没有固定长期的良种繁育基地,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导致每年生产良种但又缺乏良种的局面,难以做到提高良种覆盖率、实现新品种更新换代。刘梅金和她的团队加入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后,在以往的工作基础上,借鉴其他单位在青稞产业发展上的成功经验,逐步探索适合甘南州青稞生产方面的技术路线及发展方向,在甘南州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夏河县、迭部县、碌曲县采用“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科研单位+村委会+农户(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免费提供种子、农药、化肥,采用机种机收,种子包衣等技术集成,在各县市建立青稞原种繁育及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以点带面,逐步扩大了甘青系列青稞新品种繁育速度及推广面积,提高了青稞良种覆盖率。年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小杂粮作物品种创新与增产提质技术研究示范推广》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累计示范推广面积32.92万亩,总增产粮食.76万公斤,总增效益.14万元,新增纯收益.66万元。刘梅金始终坚持以为农服务、助农增收为工作重心,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践中,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将多年来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各类素材充实到多媒体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科技培训,让农牧民在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画面清晰的多媒体培训中逐步了解和掌握青稞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草害的防治等。刘梅金和她的团队,进过多年的努力,逐步改变了朝天一把籽、白籽下种等种植模式,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在青稞生长的关键时期开展技术服务,让农牧民切切实实掌握种子包衣、化学除草等农业实用技术,同时根据农牧户的文化水平编写发放一些简单易懂传单式的技术明白纸,切实提高农牧民科学种田的水平,充分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潜力,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责无旁贷。刘梅金多年来始终严格按照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体现了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将科研成果应用在千家万户的育种工作者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情怀与追求,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甘南州“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努力贡献着科技人员的一份力量。